三網融合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局面的廣電,在過去的一年面對IPTV及OTT幾乎束手無策。從上月起,在中國電信的支持下,IPTV又與OTT聯手,在盒子上實現IPTV+OTT,并由華為生產,在上海和廣東兩地銷售,僅僅兩周時間就賣出了近百萬,這意味著廣電將永遠失去這些用戶。因為OTT盒子天生具備IPTV的基因,其它盒子廠家也躍躍欲試。如果IPTV與OTT結合,搶奪有線電視用戶的勢力會變得越來越強大,是不是有線電視會坐以待斃?當然不是!
隨著寬帶網絡的快速發展,IPTV已經和高清互動畫上了等號,而高清互動是DVB陣營努力多年的目標,但至今未果。面對IPTV及OTT競爭,很多廣電提出了DVB+OTT,且OTT是以網絡公司為單位,具有高度的區域封閉性,與指定的廠商合作,結果必然屏蔽市場競爭,仍然走過去高度封閉的老路。區域性的DVB+OTT實質上是原高清互動的一種新叫法,是以DVB+OTT之名,行高清互動之實。區域封閉無法形成規模效益,不可能與全國一盤棋的OTT進行競爭?;ヂ摼W及IT產業都到了如此發達的程度,但廣電仍以封閉的思維發展OTT,是不是廣電有意而為之,故意逆潮流而動?當然不是!
主因是沒有全國統一的基礎CA技術標準體系,直到下載CA技術的出現才讓廣電行業看到技術升級的希望。
下載CA技術是可以在互聯網環境下結合雙向認證的新一代加密系統,同時本身具備DRM功能。與以往的單向封閉系統不同,下載CA是可以標準化發展的加密技術,如今這個標準化工作在泰信電子的努力下已成功落地,以DVB+OTT智能機頂盒的模式成功地進行了市場化銷售的嘗試。實踐證明,下載CA技術可以勝任DVB+OTT模式的技術基礎,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。
DVB直播不論在品質上還是服務質量上都是IPTV所不具備的,更是OTT直播所不能及的,廣播式的技術機制的實現就已經決定了這個結果。之所以很多人放棄有線電視,是因為有線電視機頂盒高度的技術封閉和私有性,不能和OTT進行有效的融合,如果二者兼顧需要兩臺盒子,給用戶造成體驗上的不便,而且還要大幅增加成本,不論對運營商還是用戶都是一種額外的負擔,對社會也是極大的資源浪費。對廣電運營商而言最為重要的是,如果不開放DVB,不統一技術標準,OTT終端就無法支持DVB,這就意味著與互聯網基因相同的OTT僅剩與IPTV融合的一條路,其快速發展的結果只能意味著DVB市場的萎縮。
因此,一些具有長遠戰略眼光的有線電視運營商,將希望寄托于技術標準開放統一的下載CA,并在此基礎上開展DVB+OTT業務,通過DVB對OTT業務進行管控,對泰信推出DVB+OTT智能機頂盒寄予很高的期望,因為這種盒子不但將OTT的發展與DVB聯系起來,與IPTV+OTT進行有效的競爭,而且還通過市場化手段降低其在機頂盒方面的投資,同時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選擇。因此,下載CA技術成為廣電的及時雨。